山东省华东院幼儿园 刘彩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拓新,我们愈来愈感到传统教育滞后于“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等现代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幼儿“长流水”的求知需要。幼儿园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注重教师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因此,我园以理论提升为关键切入点,用先进理念指导实践,从而提高教师行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终有效促进语言教学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高质量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教育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1. 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的语言教学行为是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语言修养注重的是个体运用语言的熟练度、准确度和流畅度,及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日积月累逐渐地形成,因而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注意积累。同时平时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包括练好普通话;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为此我们还特别进行教师讲故事比赛、朗读培训等等。
同时要求教师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语言和行为,要形成良好的语言行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把握好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对幼儿学习的正确认识、对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观念的认识、对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的认识、对尊重幼儿的认识等等,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才会掌握准确的教育行为。
2. 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提升教师语言教学行为
我园在进行该课题研究初期及实施过程中,采取理论培训、考核、名课观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形式,加强了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教师的语言教学行为,为有效进行语言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首先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专业标准》等有关内容,提高教师对教师行为的认识,转变观念。我们还坚持组织教师深入的学习《提问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如何备课》、《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中》、《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行为规范》等内容,以此作为理论支撑,推动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其次,以赛代培。多次进行了讲故事、评优课、保教知识大赛等活动,教师可以在比赛中学习到其他老师的表现,在比赛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讨论交流反思,让老师在评析交流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从而学习别人优秀的做法,调整自己在教师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再次,争取一切机会让老师外出学习,观摩。帮助教师能获得更新指导信息,除记录学习的具体内容外,教师们还要写出自己的反思,并及时进行二期培训,请外出老师做主讲人,人人都是专家。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们从一个个优秀的活动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性的认识,教研活动的学与思、教与研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以此促进教师提高自身认识,优化游戏指导行为。
(二)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指导课题,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教研水平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教研活动方式,能使研究更为深入、精确,因此教研组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我要学”的氛围。
1.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形式,提高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 提供活动平台,展示交流
为督促大家有效的研究教师行为,我们每学期为每一位教师安排了一节公
开课、评优课。请大家展示、观摩、交流,更好的开展教研活动。如:组织教师要提前根据自己的教研计划将活动准备好,大家再根据活动者地教研内容进行重点评课,如大班教师以《活动材料准备有效性方面》、中班以《备课有效性方面》、小班以《提问有效性方面》进行重点评析,进而再评析其他部分,并填写在《课例研究评析表》上,根据研究的不同,评析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同时根据大家评析,帮助组织教师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讨论、学习、交流中有效促进进行课题教研。
(2)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促进教师进行研究。
这次观摩活动,我们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同课异构、一课三研、模仿课、磨课。这些具体研究方式可以使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边实践边研究。
能力稍强些的老师采取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由三个教师进行自行设计和展示教学,请年轻教师进行观摩,并针对观摩的语言教学行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公开课、评优课观摩活动中,很多老师都展现出自己的特色、风采,好多教案都收集《华东院幼儿园优质课教案集》中,贾乔卉设计的大班故事《爱吃苹果的鼠小弟》还在济南“银座集团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了展示,得到专家的好评。
而年轻的教师则采用一课三研,对同一内容,先由三名教师共同设计,一名教师进行组织,由有经验的老师观摩后研究探讨教学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设想和建议。然后第二名教师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其他课题组教师再观摩再研究、探讨。**后由第三位教师在前两次经验的基础再执教,再观摩评定。由此研讨出的中班故事《小猴卖圈》还参加了胶州市研究课。
模仿课是年轻老师可以借鉴名师成型的教育活动,模仿进行。赵凯老师模仿的《不开心的小树》,得到观摩老师的好评,同时也看到了年轻老师的快速成长。
磨课就是同一教师同一活动内容多次进行连环跟进,每次跟进后都进行评析研讨,改进方案,提升教师对活动的认识,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如每次老师们参与的胶州市活动都是采取此种方式。华晴晴老师的大班故事《亲爱的小鱼》解燕燕老师中班故事《幸运的一天》获得胶州市教师新秀二等奖。
这三种活动方式可以使每个教师都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边实践边研究。模仿课有利于年轻教师借鉴、把握活动本身的目标、活动内涵,快速提升自身素质。同课异构活动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点,帮助年轻教师学习,同时还能归纳出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普遍性问题,值得研究探讨解决方法和注意点。磨课、一课三研则可以融合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不断从发现问题中探讨解决方案,积累教学行为的相关经验,提升教学行为。
2. 灵活多样的指导形式,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语言教学活动质量。
为指导教师很好的开展教研活动,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形式:活动跟踪、日常备课检查、推门即听等,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语言教学活动质量。
(1)日常备课检查指导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日常备课批阅活动中,严把备课关,从教育目标的设定、材料的准备、环节的层次设计,目标在环节中的体现以及重难点在环节中的突破等方面进行检查批阅,对备课中出现问题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并请同级部有经验的老师与其进行师徒结,对其进行手把手指导。对出现问题较多的,请级部教研组长进行集体备课,集体指导。群策群力,共同把好备课关。
(2)活动跟踪、推门即听、观察记录等形式现场指导教师的日常行为
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采取预约跟踪、推门即看的形式,指导教师的日常活动行为。通过实地跟踪,重点抓备课活动的落实、活动材料的准备和应用,教师提问是否适宜,教师对幼儿的回应有效性等方面,在反馈评析中指导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通过跟踪,将有经验的教师的活动组织经验及时介绍给大家,使每位教师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样以教师行为研究为载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通过集体交流活动经验、亮点、教学案例等形式加强教师语言教学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3)加强反思要求,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要求教师积极反思,并进行交流。重点要求教师在活动动反思中,要抓活动中有价值的东西,归纳出活动中亮点或不足之处。例如: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或本次活动中哪些地方不足,我使用了哪些新策略?活动中还遇到哪些问题?我应该怎样解决?或以后再组织活动注意什么?……在反思中提升自身行为,进行有效教学。
(三)重视教科研研究,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专业化成长。
教科研是幼儿园教育科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通过教科研,可以畅通信息通道,使教师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通过对园课题的研究,对教师观念、行为、智慧、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语言教学活动趣味性高,给老师们提供了发挥的空间。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老师们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启示: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的意愿、认真倾听幼儿、观察、回应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整个过程中不仅适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更是欣赏者。有了以上的认识,为今后的活动取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幼儿的语言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教师们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真正达到了“双赢”成效。自2011年1年——2012年12月来,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们同心协力,边学习,边请教,边实践,从一开始的茫然,渐渐摸到了门径,尝到了甜头,树立了信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语言教学行为能力迅速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小组中刘彩英、贾乔卉、栾晓菲参加2011.2012年青岛市、胶州市技能大比武课堂展示、说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解燕燕、华晴晴、王爽参加2011年“胶州市教师新秀”比赛获一、二等奖;刘文思、栾晓菲获得2012年胶州市优质课二等奖;华晴晴获胶州市教师课件比赛三等奖;毛其妙、任北北等进行了胶州市研究课,王栋等多名老师的研究论文获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更有多名老师多次市级、片级的开放活动中进行公开教学展示活动,获得了同行们的认同和好评。
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教学行为是评价幼儿教师语言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教学行为,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懈的努力,加强自身语言修养,促进幼儿语言良好发展。